【厭學案例】
一、個人基本信息
周同學 男 13歲 成都市郫縣人。
二、問題表現
厭學逃課
三、參加課程
家庭教育個性化指導課程之愛子有樂
四、基本情況
孩子在小學時成績******,獲得過很多的獎項,后來由于父母感情不和,經常吵架、打架甚至到了離婚的境地,父親開始不回家,母親經常以淚洗面,到了初一下學期,孩子的成績開始急劇下滑,從班上的第五名下降到班上的倒數十名,孩子上課時精神萎靡不振,無精打采,而且開始迷戀游戲,后來經常經常逃課出去到網吧里打游戲。而且甚至發展到要放棄學業準備從事開發游戲的職業。
五、問題診斷
1、家庭因素
因為周同學在小學時學習******,進入初中后,隨著學業的加重和課業難度的增加,孩子沒有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,導致孩子在學習上有些吃力,自信心受到挫傷,同時,因為父母感情不和帶給孩子極度的不安全感,孩子害怕失去父母,內心恐懼、擔心、情緒壓抑,在這種情況下,父母沒有去關心孩子,反而把自己的情緒和壓力發泄到孩子身上,讓孩子在家庭里感受不到溫暖,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,孩子內心受傷嚴重。
2、學校因素
因為孩子學業成績下降,孩子內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,孩子沒有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注,反而卻被老師一味的指責和批評,這樣孩子非常痛苦,找不到被認可、被欣賞,孩子只好從游戲中找到自己的成***感和價值感,而且游戲成了他傾倒自己情緒垃圾的地方,雖然有時候不想那么做,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沒有一個知心朋友聽他訴說,分擔他的憂愁,因此,周同學一直把自己沉溺在游戲中,極度厭學。
六、調整方案
1、通過亮點原則以及家長對于孩子的無條件接納,孩子感受到自我的價值,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愛和理解,提升了孩子的自我價值。
2、通過沙盤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釋放內在的壓力和情緒,幫助孩子找到自身力量。
3、通過訪談,幫助孩子找尋他的夢想,并進行人生戰略規劃,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。
4、調整父母之間的關系狀態,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。5、通過在學習上的突破,幫助孩子消除學習上的障礙,樹立學習上的自信,點燃孩子的生命。
6、老師結合父母一起,給孩子創造一個無條件積極關注的環境,讓孩子能感覺到被愛、被接納,感覺到安全和尊重。
七、回訪
經過一個多月的家庭個性化指導,孩子的狀態開始發生變化,父母的爭吵越來越少,父母不再當著孩子的面發泄自己的情緒,開始積極關注孩子的積極行為,不再埋怨、嘮叨,經過三個月的調整,孩子不再逃課,對學習重新燃起了興趣,孩子重建信心、成績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,孩子開始從網絡中逐漸走出來,而且和同學及老師相處融洽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厭學的原因:
家庭因素(1)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。(2)家庭關系不和諧。
學校因素(1)教師的“唯分論”2)作業的“題海論”
學生自身因素(1)學習能力不足(2)無明確的學習計劃。
方式方法:
(1)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、多交流。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,特別是留守兒童,家長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,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。多溝通,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,發現有什么不好的苗頭及時解決,這樣可避免或減少孩子厭學、逃學問題的發生。
(2)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。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。一般要多表揚,少批評。研究表明,孩子在學業上的成***及積極性格的形成,與家長的褒獎密切相關。對孩子的******,哪怕微小的******,也應給予肯定和表揚。
(3)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。當孩子犯錯時,切忌簡單、粗暴,棍棒相加,要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。要知道父母的鼓勵、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,要經常與教師溝通,全面關心孩子的健康發展,使孩子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,不要求學生做得******,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!
(4)及時激勵學生,讓學生在成功中感受學習的樂趣。學生往往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,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。學習有時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,很多時候樂趣在于***終的結果而不是在過程,要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,讓他們奮力堅持到***后。
(5)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,掌握學習方法。